南寧:嚴守抗疫紅線 踐行為民初心 全力建設食品安全市民滿意首府城市
今年上半年,面對重大疫情,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立足職能,主動作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三保”行動,多措并舉守護首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護航市場環境,促進社會穩定,在上半年工作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以監管治理為基,筑牢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雙防線”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中,開展全方位、無死角監管,為疫情防控交出硬核答卷,持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維護食品安全和市場秩序。一是大力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上半年,南寧市食品安全案件立案305件,向公安移交涉食品類犯罪案件8起,破案1起,刑拘2人。二是全面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全市7家批發市場、96.77%的大中型超市已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入場機制。三是搭建集體用餐配送平臺。成立了“南寧市城市集中供餐服務聯盟”,疫情期間該聯盟累計對外供餐超過25萬份。
以經費保障為要,助推“舌尖安全”監管能力再升級
南寧市政府連續3年食品安全監管列入為民辦實事食安惠民工程項目中,在信息化監管項目上給予經費大力支持,確保南寧市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保障能力全面提高。一是食品抽檢覆蓋率穩居全區第一。二是校園“明廚亮灶”監管全面覆蓋。三是信息化項目建設日趨完善。
以服務民生為本,堅持用心做事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為抓手,聚焦民生“堵點、痛點、盲點”,出臺新政,加強市場調整與規范管理,通過擦亮“民生”底色,讓首府市場監管有力度有溫度。一是啟動學校食材集采集配機制,加速政府建設食安防線工程腳步。二是深化“食安封簽”合作范圍,促進市民放心消費。三是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誠信經營氛圍。
▲南寧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農貿市場及周邊場所開展野生動物交易聯合檢查(何正君/攝)
下一步,南寧市將以疫情防控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持續推進以下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全市推行食品生產職業檢查員制度,確保職業檢查員隊伍再優化再升級。二是探索推動南寧市公立學校食材集采集配工作,著力解決當前南寧市學校食材采購存在的配送單位零散、檢測溯源不完善等突出問題。三是進一步加大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落實,嚴把市場入口關,實施農貿市場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四是持續推動外賣“食安封簽”項目,解決外賣食品“最后一公里”安全問題。五是進一步發揮食安辦統籌協調作用,健全完善大市場監管體制下食品安全共建共享長效機制。
北海:改革先試嚴執法 智慧監管保安全
今年以來,北海市市場監管局秉承公正監管、守住底線、放心消費的理念,以監管智慧化、執法網格化、服務便利化為目標,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開展。
推進執法網格化,構建特種設備風險防控體系
一是推進雙重預防制度建設。轄區市場監管所實施網格化管理,構建了“以防為主,打防結合”的雙重預防體系。按照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的部署,開展“強監管嚴執法”等6項專項整治行動,取得較好成效。
二是完善特種設備執法體制。建立“統一指揮、跨區協作、整體聯動”的特種設備行政執法工作機制。機構改革以來,特種設備監察案件立案數、收繳罰沒款、對違法違規企業扣分數均排全區第一,并無一案件引發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三是強化重點領域檢查和基層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基層執法辦案效能,邊干邊訓,鼓勵基層多辦案,辦案時安排一名執法經驗豐富的特種設備監察員跟蹤服務,逐漸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案方法。
推進監管智慧化,筑牢特種設備安全防線
大力推動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在年初投入130多萬元,建成全國一流的電梯智慧監管平臺,解決了現場維保造假、乘客業主對電梯狀況不知情、電梯困人救援不及時等難題。目前,平臺信息已覆蓋全市7980臺電梯,在用電梯覆蓋率超過93%,應急救援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8分鐘,比法定時間縮短40%;維保記錄電子化超過90%。
推進服務便利化,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一是深化檢驗檢測改革。建成廣西第二個移動式壓力容器檢驗站,為40多家液化天然氣運輸企業、1200多臺槽車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檢驗服務,為企業節約成本上千萬元。
二是加強應急管理。完善應急方案,嚴格落實在崗值班和信息報告制度,妥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對今年以來發生的3起槽罐車側翻交通事故,均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方案,避免了次生災害。
三是落實疫情防控宣傳和相關保障。開展防疫宣傳;急調口罩、酒精等物資,免費發放給電梯維保一線人員。開通網上、電話、郵箱等“不見面”報檢通道,簡化辦事流程。上半年,802家企業、2658臺(套)特種設備及13.7千米壓力管道通過“不見面”方式進行報檢。
▲北海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電梯自動扶梯安全檢查(龐東成/攝)
下半年,貫徹落實《全區市場監管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開展全市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隱患排查;完善電梯智慧監管平臺功能,加強安全信用監管,強化智慧監管能力;抓好特種設備執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柳州:發揮質量強市標桿示范作用 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柳州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強化質量發展機制體制,扎實推進質量提升行動,進一步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充分發揮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標桿示范作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質量發展工作新局面。
堅持質量發展理念,不斷強化高質量發展機制體制
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高位推動質量發展工作,持續創新完善質量發展機制體制,扎實推進示范創建經驗成果《柳州市城市轉型升級質量發展導則》貫徹落實,積極探索建立以質量競爭力指數為核心的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和以市長質量獎為核心的激勵體系,不斷激發全市市場主體質量創新活力,進一步形成了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大質量發展格局。
突出質量提升成效,不斷提高城市質量發展水平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和自治區質量強桂要求。扎實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全市產品、工程、服務、人居和產業五大質量指標顯著提升,產業質量競爭力不斷增強。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由“十二五”末84.22,提高到85.56,繼續保持全國中上水平。水環境質量在全國地市級城市排名第二。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二是深入推進品牌戰略。通過10年市長質量獎評定,我市誕生1個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個全國質量獎和5個自治區主席質量獎,主席質量獎數量占全區1/3。一批質量效益型標桿企業,帶動全市產業企業質量提升、追求卓越。目前,柳州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1件,地理標志商標6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件,“融安金桔”入選全國首批14個地理標志促進運用工程。品牌效益不斷顯現。
三是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圍繞“5+5”地方優勢特色產業,開展全國“百千萬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試點項目,組織144家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企業參與,發布對標產品技術方案16個,完成對標產品自我聲明數量291個、達標產品數量“第三方證明”177個,分別居全國前列和全區首位。
夯實質量技術基礎,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效能
歷時7年,今年年初,完成投資8.4億、占地400畝的國家汽車質檢中心(廣西)一期項目建設,順利通過總局驗收,成為國家第七大汽車質量檢測中心,實現檢測能力覆蓋整車等4個領域27類、311項,進一步夯實廣西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質量技術保障基礎。上半年疫情期間,僅用兩個月完成市委、市政府緊急投入2000萬元籌建的柳州市醫療器械產品質檢中心建設,形成一次性醫用口罩等7種產品52項醫療器械檢驗能力,為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產品質量安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1000余批次技術服務。同時,依托去年建成的3個質量服務“一站式”平臺,充分釋放“NQI+”協同應用效能,創造了支持企業3天轉產口罩的“柳州速度”。疫情防控期間,柳州市質量服務“一站式”平臺共服務市場主體11800余家,提供各類NQI綜合服務7683家次,為企業轉產防疫物資發揮了突出作用,有效保障和支撐了柳州“六穩”“六保”和復工復產復市。
▲柳州市市場監管局指導汽車國檢中心為企業提供質量服務“一站式”平臺(黃俊卿/攝)
下半年,繼續從加強領導、突出重點和戰略引領3個維度,深入推進實施質量強市戰略:一是優化保障力,加強全市特別是縣區質量工作的統籌領導和協調組織;二是形成向心力,完成《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新版修訂,突出政府質量激勵“指揮棒”引導全社會關注、提升、創新質量發展;三是釋放驅動力,以質量強市戰略為引領,扎實推進商標品牌強柳戰略、知識產權強柳戰略和標準化戰略,釋放推動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的質量技術驅動。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