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聚居在防城港市下屬的東興市境內。在蹇興超身著京族特色服飾為當地特色產品直播帶貨時,“90后”京族全國人大代表黃利婷,也在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而努力。自2016年回到東興市江平鎮山心村擔任村官以來,黃利婷帶領當地京族人走出一條發展特色產業的創新致富之路。黃利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好生活是拼出來的。京族人民、全國人民一起為美好生活拼搏,減稅降費為我們特色產業發展添底氣。”
“千汁萬汁,不如京家的鯰汁”。京家的鯰汁也叫魚露,被稱為海上佳釀,已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利婷所在的山心村是京族魚露的主要產地,村里大部分婦女每年都會用幾千斤小魚制作魚露。但是,長久以來,山心村魚露生產以家庭小作坊為主,產生的經濟效益有限。如何帶動魚露實現產業化發展,成為黃利婷的心頭大事。那段時間,研究農業扶持相關政策,整理分析村里的資源優勢,成為黃利婷的日常。在黃利婷和村民的努力下,魚露產業化發展逐漸從構想變為現實。
“村里魚露產業化發展越來越有聲有色,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幫助。”黃利婷翻開自己的筆記,上面詳細記錄著有關村里發展產業經濟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她告訴記者,稅務干部經常到村里輔導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講解細致且很有針對性。“尤其是去年實行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以來,我們看到了新的發展契機。”黃利婷談到,去年得知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至10萬元,每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或者每季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不需要繳納增值稅,村民籌建魚露生產加工廠的動力增強。在稅務干部的政策輔導中,黃利婷還了解到自產自銷農產品免征增值稅,“這對于我們發展海產養殖業有很大推動作用。”她說。村民黃尚文看著自家作坊里一缸缸腌制中的魚露,喜悅地說道:“國家政策好,我們做魚露的收益也越來越好,基本上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原以為收入增加了納稅也會增加,但聽了稅務干部的政策講解才發現,我們有好些稅收政策優惠可以享受。”
今年1月初,當地稅務干部到山心村走訪時,黃利婷介紹道,過去的一年里,山心村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多村民開始經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村民對魚露的產銷充滿擔憂,尤其是才起步經商的村民。黃利婷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稅務干部第一時間通過微信、電話等‘非接觸式’方式為我們講解,確保我們應享盡享、應享快享。我們村以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為主,這些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得及時到位,讓正在新建魚露加工廠的村民信心更足,也讓正在籌備創業的村民感到更踏實。”
山心村附近的萬尾村也是京族人的聚居地,不同于以發展魚露產業為主的山心村,萬尾村致力于發展海產養殖業。萬尾村附近約有2000多畝鹽堿地。將鹽堿地變為“寶田”是當地京族人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得以初步實現。東興市江源水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養殖南美白對蝦和叉尾魚為主的企業,通過流轉當地人閑置的千畝鹽堿荒地,形成東興京島海洋漁業核心示范區,產出的魚蝦蟹備受市場青睞。談及稅務部門的服務,該公司經理范國曉稱贊道:“我們能快速復工復產達產,離不開稅務部門的關心和支持。每年享受到的稅費減免讓我們有更充足的資金購買魚苗、升級設備。”
“有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靠著對周邊海洋資源的有序開發利用,京族人‘變魚為寶’。”黃利婷介紹說,2020年,“京族三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4000多元,樓房普及率近100%,家庭車輛平均擁有率80%以上,京族人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美。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