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院子里,有兩棵杏樹,是父親親手栽種的。晉北的農(nóng)家小院,有這么兩株果樹年復一年地開花結果,給小院帶來了無限生機。春天賞花,夏天享果,秋天觀葉,實在是妙不可言。
每到春天,杏樹最先笑盈盈地展開花瓣,露出橙色的花蕊。仔細觀察,含苞待放時,杏花朵朵艷紅,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變成雪白一片。宋代詩人楊萬里在《詠杏五絕》中寫道:“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可見他對杏花觀察的細致。大約一周后,杏花快謝的時候,綠豆大小的“毛毛杏”就從花蕊中探出頭來了。那時,村子里的孩子們就開始眼巴巴地盼望著樹上的杏兒長大。
終于到了杏熟麥黃的時節(jié)。看見那一嘟嚕、一串串笑紅了臉的杏兒壓彎了枝頭,孩子們也樂開了花。他們看見哪個枝頭的杏兒最多最紅,就用竹竿“啪啪”地打杏兒。夠得著的樹枝打光了,就站在凳子上打夠不著的樹枝。村里的大人下地去割麥子的時候,孩子們把衣兜里裝滿熟了的紅臉杏,嘻嘻哈哈地跟在大人后面去撿拾麥穗。常常麥穗還沒拾完,衣兜里水靈靈的甜杏已經(jīng)被吃個精光。
杏兒結得多且喜人,母親便挑出一些品相好的送給左鄰右舍嘗鮮。隨便拿起一個杏兒咬一口,那甘甜的汁液便從嘴角溢出來,鄰居邊吃邊嘖嘖稱贊:“嬸兒,您家的杏兒可真甜!”母親樂呵呵地說:“甜就多吃幾個,今年年景好,咱家的杏兒甜掉牙呢!”
吃不完的杏兒,母親就在屋檐下的水泥臺階上鋪一層塑料布,把杏兒一個個地捏開,讓它們排好隊來一場日光浴,一股酸甜濃郁的味道也在院子里彌漫開來。要是陽光充足,這些杏瓣兒曬上十來天就成了深棕色的杏干了。曬好的杏干,除留下一部分給孩子們解饞外,大部分會被母親裝進一只黑黝黝的壇子里,然后撒兩把白糖封好。等到家里來客人時,這些油津津、甜滋滋的杏干就成了待客的佳品。而杏核呢,則被父親收集在兩只鐵皮水桶里,一部分賣了錢,一部分用錘子砸開,把杏仁一顆顆攢起來,日后慢慢品嘗。
家鄉(xiāng)的杏,渾身是寶,這讓緊盯市場風向標的父老鄉(xiāng)親看到了商機。近年來,在政府扶貧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短短幾年間,代縣全縣已經(jīng)發(fā)展白水杏、仁用杏經(jīng)濟林上萬畝。每年夏收時節(jié),甜杏掛滿枝頭,縣、鄉(xiāng)政府通過舉辦以“愛心助農(nóng)、產(chǎn)業(yè)扶貧、百姓受益、‘杏’福敲門”為主題的白水杏采摘節(jié),以杏為媒,以節(jié)會友。在去年的采摘節(jié)上,旺臺村一顆重達213克的白水杏王被愛心民營企業(yè)家競拍到手,拍賣成交價高達8188元,真正讓“杏”福敲開了果農(nóng)的致富大門。
嘗到甜頭的鄉(xiāng)親乘勢而上,開始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日子過得“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臉上也露出了如熟透的紅臉杏般燦爛的笑容。
家鄉(xiāng)的變化日新月異,家鄉(xiāng)人的追求永無止境,一幅“杏”福來敲門的畫卷正在雁門大地徐徐展開。
(作者: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工作于國家稅務總局代縣稅務局)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yè)執(zhí)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