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制度,完善適應新體制的“執行+改進”閉環機制;重信息,著力探索適應新挑戰的“數據+整治”監督手段;抓共治,積極構建適應新形勢的“權力+權利”監督體系
做好新時代稅務紀檢工作,要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國家稅務總局黨委的工作安排,構建“制度+信息+共治”工作格局,全系統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抓制度,完善適應新體制的“執行+改進”閉環機制。一是筑基礎,建立健全黨委紀檢機構履職保障機制。制定適應新體制下稅務紀檢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加快推進“三為主一報告”制度在更大范圍內實行,推進黨建和紀檢機構職能邊界明晰落地。建立與地方紀委監委常態化、制度化溝通協調機制。二是抓執行,構建上下聯動貫通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全面梳理制度落實中的風險點和工作要求,每年對基層制度執行情況開展全面監督。同時,在基層設置制度執行“觀測點”,開展專項監督。建立各級稅務局在制度解讀、學習培訓、執行過程監控、信息傳遞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等方面一竿子插到底的機制。建立上級跨級約談下級主要負責人的制度,推動一抓到底。三是促改進,建立健全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將推進“三不”機制情況納入各單位政治生態評價體系,作為“兩個責任”年度考核重要內容。在“不想”方面,推廣“三會一書兩公開”警示教育模式,即召開支部處分決定宣布會、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領導干部警示教育會,印發個人懺悔書,向黨內公開案情,向群眾公開整改情況。在“不能”方面,建立健全稅務紀檢建議書制度,督促完善內控機制和管理制度。在“不敢”方面,加大懲處力度,對問題露頭就打,并建立鼓勵紀檢機構主動發現查處問題機制,定期分析并排名,防止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重信息,著力探索適應新挑戰的“數據+整治”監督手段。一是探索研發及時鎖定和阻斷風險的紀檢監督智慧平臺。運用好稅務系統現有金稅、內控、社保、人事等系統數據,積極協調其他部門數據共享,建立精準鎖定線索、及時阻斷風險、動態分析維護的智能監督體系,實現對“兩權”運行中廉政和失職瀆職問題的智能化、精準化、實時化監督。二是探索開展基于數據分析推送的一系列專項整治。通過篩選疑點數據推送任務,切實解決突出問題。三是探索建立與“四種形態”運用結合的廉政畫像電子信息系統。以廉政檔案監督執紀、個人申報信息、崗位履歷、獎懲情況及相關外部數據等為基礎,建立“一局式”“一人式”“一案式”“一把手”廉政畫像,信息化、直觀式地反映被監督對象的廉政情況,并綜合研判風險情況,既為日常管理、干部任用、廉政評價意見出具等工作提供依據,又可以根據風險排名情況,針對性運用“四種形態”,真正做到抓早抓小。
抓共治,積極構建適應新形勢的“權力+權利”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的監督,不僅要以權力制約權力,而且要重視并充分發揮權利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作用,形成“權力+權利”的監督體系。
一方面,落實責任,進一步完善稅務部門權力監督體系。構建“一體兩翼三線四責”的內部權力監督體系。“一體”即黨的領導,管黨治黨的全面監督。“兩翼”即稅務系統的黨內監督和行政監督。“三線”即日常監督、職能監督、專責監督三道防線。“四責”即黨組織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紀檢專責。進一步細化責任內容和舉措,健全督辦考評機制,實現“四責”協同發力。同時,高度重視紀委監委、審計等部門外部權力監督,加強溝通協作,形成監督合力,推動稅務系統監督質效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權利優先,強化權利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引導黨員增強監督意識,用好監督權利,鼓勵黨員按規定實事求是向組織反映問題。引導納稅人繳費人用好監督權,探索聘請第三方機構對納稅人繳費人開展民意調查,收集各種渠道反饋的問題線索,及時處置并回饋,持續改進工作。引導媒體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健全廣大民眾行使監督權利的程序,完善問題—反饋—整改機制。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暢通檢舉控告渠道,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線索處置。整合監督資源,成立專業化監督執紀團隊,推行提級辦案和交叉監督,提高線索處置效率和公正性,提升紀檢監督治理能力和水平。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