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6日,南中國海邊的小城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建立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深圳生日”。40年過去,當年的新生兒已到不惑之年,深圳經濟特區的成長快速而茁壯,不僅以年均超過30%的增速,實現了稅收規模從0.27億元到超8000億元“量”的巨變;更以每平方公里4.1億元的年稅收產出,實現經濟發展“質”的飛躍。
從“蛇口速度”到“深圳質量”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40多年前,深圳蛇口工業區打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槍”,而效率為先,則成為“蛇口模式”的標簽和代名詞。從時任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的袁庚提出“在深圳蛇口工業區港口建設中,每多運一車泥獎勵4分錢”開始,蛇口工業區廣泛采用超產獎勵制度,極大激發了工人的生產熱情,工廠車間開足了馬力,從深圳全市重點行業流轉稅源數據可以看到,1980年~1991年間,服裝、鞋帽、日用品等輕工業在生產環節流轉稅中的占比迅速上漲,從37.3%攀升到了91.2%,彼時的特區,憑著拼勁和闖勁,殺出了一條血路。
時光流轉,如今的特區,早已實現了從發展“速度”向“質量”的轉變,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療、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開啟了從深圳制造邁向深圳“智”造的新征程。
位于深圳龍崗的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第一家北斗GNSS衛星導航定位芯片設計公司,更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背后堅強的“芯”支撐。“‘中國芯’的成長,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稅費優惠的支持!”華大北斗副總經理彭小軍介紹說,“截至2020年8月,企業已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188萬元,2019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達555萬元。就在前幾天,稅務局的同志又上門為我們詳細解讀了最新出爐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為我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在深圳“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的目標引領下,各項支持企業創新升級的稅收政策效應充分釋放,“高新軟優”企業蓬勃發展,2019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7萬家,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貢獻稅收1072.2億元,軟件及信息產業發展迅猛,貢獻稅收428.4億元,特區經濟稅收實現了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的躍升。
從“外向經濟”到“內生動力”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毗鄰香港、通關便利的地緣優勢,奠定了其優先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必然選擇。每天,成千上萬人穿過繁忙的羅湖橋,奔走在內地和香港之間,源源不斷地運送輸港物資。20世紀80年代,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促進了特區外向型經濟的飛速發展。而憑借地緣優勢和低廉的人工、租金成本優勢,“三來一補”作為一種粗放型發展模式迅速冒起,為成立之初的特區賺得了“第一桶金”。
隨著特區的發展走向縱深,如何從“筑巢引鳳”向“鳳凰涅槃”轉變,幫助本土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成為特區發展的必答題。深圳出臺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傾力服務企業發展。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推出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個千億”措施,企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而針對企業日益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深圳稅務也不斷拓展服務方式,打造服務品牌,從“99511”全國第一家稅務呼叫中心到多語種“問稅”平臺,從“易辦稅”到微信辦稅,從“人盯人管戶”到“專業化管事”,從管理“被動等上門”到服務“主動送上門”,以精準到位的服務陪伴企業成長。
“真沒想到,這么大一筆稅款,從申請到審批結束竟然不到2天,才3天就收到了退稅款,真是太快了!”收到147萬元的退稅款后,深圳中孵夢工場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俊源高興地說。
中孵夢工場是一家從事住宿服務、公寓管理的公司,不同其他普遍以社會租客為主的長租公寓,為了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孵夢工場將企業、高校等機構的員工作為主要客源,大專以上學歷占比為85%。為了給廣大青年創客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公司花費近4000萬元進行新定位和產業升級,植入了清華孵化器、西南政法大學生實踐基地等項目,改造成本較大,占用了公司大額資金。“稅務部門的及時退稅,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曹俊源說。
(下轉A2版)
40年巨變 “稅”月見“圳”
(上接A1版)
在這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沃土之上,民營經濟隊伍快速壯大,2012年~2019年,深圳民營企業登記戶數居全國首位,年均增長36.7萬戶。民營經濟稅收年均增速達15.4%,稅收所占比重從60.2%提升到71.4%。其中,體現現代企業制度優勢的股份公司稅收占比由39.5%提高到47.1%,遠高于其他類型企業;經營形式靈活的私營企業稅收收入所占比重從12.6%提高到18.1%,年均增速18.7%,為各類型企業增速之首。
從政策之“特”到示范之“先”
特區之“特”,始源于特區成立之初實行的特殊經濟和稅收政策。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在深圳等經濟特區實施有別于其他地區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1982年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市稅務局出臺政策,規定特區“三資企業”可享受所得稅減按15%的低稅率和“兩免三減半”“三免四減半”等優惠政策,并對進口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免征工商統一稅。政策的傾斜給最初的特區賦予了特殊的定位,使深圳的發展擁有了“特優”的條件和“特快”的速度。
隨著特區政策逐步與全國實現統一,“特區不特”成為深圳面臨的一道新的難題,新時代的特區亟須找尋新的定位。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正式頒布,為深圳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深圳稅務部門主動搶抓“雙區”機遇,提出“五個率先”工作目標,著力打造法治稅務示范、稅收高質量發展高地、稅收營商環境標桿、智慧稅務樣本和稅收文明典范。
“掃碼、付款、開發票,全流程1分鐘搞掂,開票全流程都可以通過手機自助完成,發票上還能清楚看到貨品清單,現場也可以打印,真的特別方便。”在大型商超沃爾瑪,體驗了區塊鏈發票極速開票的消費者張女士贊不絕口。
2018年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國貿旋轉餐廳開出。截至2020年6月,深圳累計開出區塊鏈電子發票2440萬張,覆蓋公共交通、政務民生、金融保險、零售餐飲等116個行業。在2019年的“深圳市市長質量獎”評選中,深圳市稅務局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項目榮獲“深圳市市長質量獎”服務類金獎。
區塊鏈發票,是深圳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深圳稅務部門對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目標任務,在征管、服務等環節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區塊鏈技術驅動高效征管,大數據運用推動數字化轉型,首倡“非接觸式”辦稅讓大廳更安靜,智能辦稅讓營商環境更優質……在征管和服務創新上,深圳稅務先行先試,不斷探索,為稅收治理現代化提供深圳樣本。
40年來,稅收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圖為8月25日,從蓮花山遠眺深圳市民中心。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