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加快創新和落實包括財稅政策在內的宏觀經濟政策,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指明了方向。
全面準確理解新發展格局的確切內涵。當今世界,雖然經濟全球化遭遇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干擾,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發展格局強調要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這里的生產既包括國內生產循環,也包括國際生產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心是國內大循環。必須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新發展格局要統籌內外、互促共進,著力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構建新發展格局對財稅政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財稅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必須充分考慮社會化大生產各個環節的具體特征,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政策措施,確保調控政策取得實際效果。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應加強包括財稅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協調,從全世界社會化大生產循環角度,統籌協調有關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國際國內政策。就國內大循環而言,應革除分配、消費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運用財稅政策等宏觀調控工具,暢通社會生產和再生產循環,釋放分配、交換、消費對生產的重要影響力。目前世界經濟的動蕩和衰退,與各個國家內部經濟循環不暢具有深刻關聯。國內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消費萎縮,會導致分配和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回路不暢,從而造成社會生產的動蕩。盡管生產對分配、交換和消費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從社會生產各環節的相互關系看,當前經濟動蕩更多源于分配、交換和消費內部的深刻矛盾對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牽制。就國際大循環而言,應根據新形勢下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新變化,充分協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財政稅收等宏觀經濟政策,強化雙邊、多邊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提質升級。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經濟全球化升級改造。
新發展格局下財稅政策的新思維。第一,持續強化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相關改革要求,強化國家戰略引導,瞄準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短板和弱項,采取積極而不失穩健的預算安排。運用財政赤字,完善財稅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用經濟增長時期的財政增收彌補經濟衰退和低迷時期的財政赤字,將財政赤字削峰填谷機制運用到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實施跨周期預算平衡機制,建立完善現代財政制度。
第二,深化稅制改革,強化稅收調節功能,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的分配關系。若稅收籌集過分依賴于生產、交易環節并過多附著于商品和勞務之上,對分配和消費環節以及財富積累集聚調節不足,將不利于國內經濟循環長期可持續發展。應推進稅制結構調整,完善直接稅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促進稅制由現行雙主體結構向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三足鼎立”的稅制體系轉變,建立健全現代稅制體系,著力發揮稅收調節功能。
第三,強化稅制協調,持續推動雙邊、多邊稅收合作,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適應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沿線各國鞏固和擴大經貿投資關系的需要,拓展現有國際稅收合作范圍,探索新的國際合作方式,協調改革國內稅收制度,更好應對各種稅收協調問題。特別是應著力強化增值稅、消費稅以及出口退稅的政策協調,降低因稅制不協調引發貿易爭端的風險。在革新國際規則中爭取更多稅收話語權,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力。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財稅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