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服務消費端:
變經營壓力為發展動力
今年第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商業零售、消費服務等實體行業遭受重創。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大背景下,城市商圈正在加速復蘇。
廣州城市名片天河路商圈的主力代表——正佳集團,在危機中巧辟蹊徑,短時間內創新性地將服務與體驗搬到“云上”,極大提高了疫情期間的銷售量。以Hi百貨正佳廣場店為例,線上直播僅3小時銷售額即突破10萬元。
“企業線上突圍離不開稅費減免的助力。”正佳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謝萌介紹說,疫情期間,當地稅務部門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等“非接觸式”途徑開展優惠政策輔導,開通審核“綠色通道”,為企業減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2200余萬元。
乘著稅收優惠精準落地的東風,一些兼營食品生產銷售的企業也在加快“上線”速度。
今年前3個月,溫氏股份旗下食品品牌線上銷售火爆。溫氏佳潤財務主任李榮亮說,國家優惠政策一出臺,云浮市稅務部門“青年黨員服務團隊”便專門來企業輔導。第一季度,主營生鮮的廣東溫氏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享受增值稅減免約36萬元。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四級調研員陳嘉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模式逆勢火熱。互聯網行業復工后前5周開票金額同比增長6%,其中互聯網零售行業開票同比激增42.6%。
稅惠加力物流端:
配送運營“兩難”或成“兩全”
作為“宅經濟”的支撐體系,物流行業具有連接“宅經濟”消費端和供應端兩頭的作用。
為暢通“宅經濟”的“路上生命線”,一系列優惠政策精準發力。2月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1月1日起,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廣東申通物流財務負責人周掌融告訴記者,非常時期,物流業的工作流程變得更加復雜,但他們還是希望把快遞更快更安全地送到每一戶,因此企業基本沒有減少人力。各項開支增長,公司一度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
緊跟物流行業全力速遞的腳步,稅務部門也在為轄區內納稅人“隔空速遞”政策。物流行業稅收優惠政策一出臺,廣州市稅務部門便第一時間電話聯系企業,梳理講解相關政策。
“據初步測算,廣東申通物流今年第一季度可享受免稅收入逾1億元,減免增值稅稅額約88萬元。另外,2月~3月減免的社保費超過70萬元。”周掌融說,“這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現金壓力,給我們優化物流服務增加了底氣。”
全面護航供應端:
防護、生活物資穩產保供并進
“宅經濟”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也考驗著企業供應端穩產保供的能力。
借助澳門中葡平臺優勢,珠海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抗疫計劃—醫療物資全球搜羅”行動,協助地方政府為橫琴企業園區、行政綜合服務中心等提供急缺防護物資。
跨境說公司負責人周運賢表示,橫琴新區稅務部門為公司開辟“綠色通道”,幫助企業享受到跨境應稅行為增值稅免稅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等優惠,減免稅額7萬余元。
“宅經濟”新業態得以順暢運轉,最終都得落到生產鏈條上。廣東省中山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是中山市及港澳地區重要的“菜籃子”。疫情期間,公司資金周轉曾出現問題,一度導致下屬企業三鄉鎮白石豬場即將出欄的生豬遭遇“限食”。
“關鍵時刻,稅務部門加快了對出口退稅申請的審批,這段時間我們已收到退稅款1500萬元。”公司負責人黃經理表示,“目前公司下游各養殖場均順利復工復產,整個生鮮食材供應鏈都恢復了正常運轉。”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要求,“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重要組成部分。陳嘉表示,只有全產業鏈貫通循環,才能夯實社會運轉的物質基礎,就業和民生才有依托。廣東省稅務部門將繼續瞄準產業發展全鏈條,發揮稅收大數據分析研判作用,在精準施策、落實政策、優化服務上發力,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